南洋沈氏商界女总裁与家族传奇

第四十九章 普惠科技与全民红利

加入书架
书名:
南洋沈氏商界女总裁与家族传奇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020
更新时间:
2025-05-01

2019年1月10日,京城证券交易所内气氛炽热如夏。星宁地产集团的股票曲线如同首插云霄的火箭,在开盘短短半小时内,市值暴涨14567万亿。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让整个金融圈为之震颤,交易员们扯着嗓子喊单,此起彼伏的“买入”声回荡在大厅,而远在星宁集团总部的我,正通过全息投影关注着这一盛况。

“沈总,魔都、杭城、山城等城市的子公司发来捷报!”助理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叔叔们的地产集团合作项目己全部启动,首批30个二线城市的普通公寓住宅区规划方案通过审核!”我轻点桌面,城市规划全息沙盘在会议室中央缓缓升起,30座城市的地标建筑旁,密密麻麻分布着星宁地产的智能公寓群落。

“这次我们要让科技惠及每一个人。”我向围坐在会议桌旁的高管们展示公寓设计方案,“不同于高端别墅区,这些普通公寓同样搭载核心科技——外墙采用纳米复合光伏材料,寿命长达100年;屋顶配备智能无土栽培系统,住户无需任何种植经验,AI管家会自动浇水、施肥、除虫;地下则铺设超导储能装置,即使遭遇极端天气也能保证电力供应。”画面切换至抗震模拟演示,11级地震波冲击下,公寓楼如同一艘稳固的方舟,仅产生轻微晃动。

技术总监补充道:“最关键的是能源收益系统。每户年均发电量可达3万度,除满足自身使用外,剩余电量并入星宁能源网络出售。保守估计,普通家庭每年能额外获得1 - 2万收入,按照购房成本计算,五六年就能回本,之后70年都是纯利润。”他调出成本收益模型,数字清晰显示:一座千户规模的公寓小区,每年发电量可供整个片区使用十年。

合作方的叔叔们对项目充满信心。在杭城的签约仪式上,某老牌地产集团董事长感慨:“和星宁合作,我们学到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普惠大众的理念。以前建房子只想着盈利,现在才知道,好房子能让居民的生活发生质变。”现场展示的样板间里,智能窗户根据阳光强度自动调节透光度,无土栽培架上嫩绿的生菜长势喜人,来访的市民们纷纷拍照转发,“#星宁普惠住宅#”的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建造速度更是颠覆认知。在阿广的施工现场,量子建筑机器人整齐列队,3D打印设备喷射出高强度建材,无人机群在空中穿梭运送物料。智能建造系统根据预设程序精准施工,原本需要数年的工程,预计八个月内就能交付。有网友制作对比视频:传统工地尘土飞扬、工人忙碌,而星宁工地一片静谧,只有机械臂有序运作,配文调侃:“这哪是盖房子,简首是在变魔术!”

随着项目推进,社会各界的关注达到顶点。住建部派出专家组实地考察,对星宁的抗震技术与能源系统给予高度评价;教育部门提议将公寓小区作为科普教育基地,让孩子们从小了解绿色能源;甚至国际环保组织发来合作意向,希望将这套模式推广到全球。

在阿厦市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向媒体展示了更宏大的愿景:“这些公寓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城市能源网络的节点。未来,我们将把所有星宁住宅连接起来,构建覆盖全国的‘分布式能源矩阵’。”全息投影中,无数光点在地图上闪烁,模拟出能源在城市间的流动,“当普通居民也能通过科技创造财富,这才是真正的全民红利。”

消息传出,购房热潮提前引爆。各地售楼处排起长队,有人带着全家来看房,有人甚至提前数年预定。某低收入家庭代表在采访中哽咽:“以前觉得高科技离我们很远,现在星宁让我们看到希望,住进这样的房子,不仅住得好,还能赚钱供孩子读书。”

2019年的初春,30个二线城市的工地上,星宁的智能公寓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夜晚,施工塔吊上的探照灯与天空中的星辰交相辉映,仿佛预示着一个科技普惠时代的到来。而星宁地产集团,正以这场前所未有的建筑革命,重新定义人与居所、城市与能源的关系,让科技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