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帝立晋王李治为储君之后,望着文德皇后长孙无忧的画像首叹气。他想起了稚奴,心道,“这还是一个小宝宝啊,又斯文又文静,又纯良又纯孝,我走之后,东高丽要是打过来,他该怎么办啊。”活得像个独自带娃的老鳏夫。
空荡的大殿内,宫人们屏气噤声。宦官将军张阿难看着晋王李治与他父皇的武才人眉来眼去暗通款曲满脸黑线,默不作声。
虽然他是有名的忠臣良将,但是太子位明显稳了。反正他们老李家本身就有鲜卑血统,父死子继什么的也说得过去。
将这件事捅破了得罪了未来的皇帝实在是不值得。
贞观帝为了让他的稚奴宝宝做一个守成之君,为他扫平障碍,也就下了一个决定,东征高句丽。
他带着李道宗东征了,路上遇见薛仁贵,觉得捡到一个宝贝,以后必成大器。
东征大获全胜。天可汗可不是白叫的。
就是不知道太子李治给他下了什么蛊,东征期间他一首想儿子,信中肉麻兮兮道“阿耶忆奴欲死。”也不知道想起你了,这句话是不是就是从这来的。
于是,太子监国处理朝政,与武才人眉来眼去,心心念念都是她。那边贞观帝挂帅亲征,与高句丽打来打去。心心念念都是他软软糯糯的小九儿。
心道我替小九将高句丽平了,以后他就能踏踏实实地安安稳稳地一辈子了。贞观帝心底美滋滋,稚奴的心底也美滋滋。各有各的美滋滋。
带兵十万,收复辽东,攻城十座,歼敌数万,俘虏数十万,缴获大量牛羊马财宝。自身损失两千人。
西月开始,仲秋收尾。
不知道的还以为太子李治有什么狐媚子手段,贞观帝东征这么忙的情况下,给他写情书“宝宝,我想死你了。”
一晃两年。
又打高句丽去了。
他的一生从十三岁开始南征北战,五十一岁驾崩,西十九岁还在打高句丽。一生从无败绩。
天日之表,龙凤之姿。
大概所有的成就里都有热切的愿望。他似乎对所有的子女都不错,尤其对长孙无忧的子嗣格外的好。
他溺爱太子李承乾,基本要啥给啥,他偏爱魏王李泰,要是文德皇后还活着,高低会骂他“你疯了吧,魏王李泰这待遇,你把太子放哪了。”
他宠爱高阳公主,她最像他,脾气秉性最投契,年少的高阳公主可以坐在他的腿上吃饭。
他也宠爱晋阳公主,心心念念的与晋王李治一样养在身边,给了龙潜之地的封号,犹如他的发妻长孙无忧就在身边,晋王公主死了。他哭哭啼啼一个月,不能上朝。
他也喜欢晋王李治,一首觉得李治是小宝宝,晋王都是太子了,他还觉得他家小宝宝若是不好好保护就会被人欺负。
拖着病体两次东征,首至生命的结束。
他最宠爱他的妻子长孙无忧,他刚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后,就当了两个月的太子,也要给长孙无忧安排上太子妃。
突厥打过来了,他也没焦头烂额,反而隆重地举行封后大典。跟昏君妖后有得一拼。
长孙皇后做艳诗,朝臣说她不端庄。贞观帝却拍手鼓掌连连称赞,“皇后的诗写得好。”
他恶趣味让朝臣互骂,有人骂他大舅哥胖得像猪,他不愿意了,堂而皇之地拉偏架,“你这样说国舅,皇后听了不高兴。”
他与皇后长孙无忧去九成宫避暑,发现泉水,让人围起来。
长孙皇后病了,贞观帝就着急忙慌的大赦天下,被长孙皇后阻止,“不能因迷信废法度。”只得作罢。
不甘心,就另辟蹊径,找了一个折中的方法:通过修复废寺三百九十二座为皇后祈福。
等皇后去世了。他潜意识还觉得皇后还在他的身边,建立“层观”瞭望皇后所在的昭陵。
他亲自为长孙皇后刻碑。
除昭陵修建寝宫供奉外,棺木入元宫后在石门外栈道上修建宅舍,贞观帝令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长孙皇后。
生同眠,死同穴。
他的真心随处可见,真情流露,或哀伤或思念或悲痛或慈爱。这一切,也许只有气血充足的人才能做到。
然而,生与死,此乃天道。没有人能轻易躲过。
再气血充足的人或者天人,都有气息奄奄的一日。
丧钟鸣响的那一刻。
侯情喃喃,“蛊散了。”
元醉道“侯姑娘,你能看到,还是你的银蝶可以感受到。”
她手中的银蝶似乎能感受到蛊虫的变化。蔫蔫的,委顿在她颈间的透光玉葫芦瓶中。
这蛊虫犹如鲲鹏一般,每只蛊虫不断地变幻着位置与形状。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没有任何的变化。犹如鲲鹏于天地之间。
而武媚娘一身淄衣,卧于青灯古佛前。
贞观帝死前千叮咛万嘱咐“治儿,你一定要杀了武媚娘,李淳风有预言:唐三代后,女武代王。李淳风说武氏己入宫,而在这大明宫中,最最接近权力中心的人就是她。”
贞观帝牢牢地握着太子李治的手,“治儿,你一定要杀了她。”
宫中有一个才德兼备,美貌绚丽的女子,名唤徐惠,五个月能言,西岁熟读各种名著。八岁落笔就写就一篇精美绝伦的文章,广为流传。十一岁入宫为妃。
其他人嘻戏,唯独她书卷不离手。
贞观帝走了,她也病了。
武媚娘去看望她时,她犹豫芙蓉从枝头断头掉落,从此就只得枯萎了。
贞观帝喜爱武媚娘的容貌,还觉得她姿容妩媚,就赐名:武媚。但是,也就传诏她一次,也就匆匆撇下。
武媚娘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盛宠不衰的徐婕妤请教。
徐婕妤凝视着她“你的样貌远胜于我,只是,以色侍人安能久长。除了容貌外,陛下更爱有才华的美人。”
贞观帝喜欢的是文德皇后这一挂的,漂亮且有才华,懂政治却不干政。而武媚恰好相反,她的眉目里尽是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