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3日,沪市开盘钟声如丧钟般响起,某顶流明星持股的影视公司股票再度跌停,股价较三个月前己暴跌92%。公司会议室里,投资人摔碎的咖啡杯在量子地板上溅起褐色水花,CEO颤抖着声音:"星芒市值突破3800亿了,我们的院线电影连排片都拿不到......"与此同时,京城某别墅区,二十多位顶流明星围坐在私人会所,手机屏幕上不断刷新着星芒的招聘广告:"提供800万无息贷款用于技术进修,二手量子拍摄设备低至一折......"
沈知意站在星宁集团的资本运作中心,全息屏幕上,星芒影视的股价曲线如同火箭般首冲天际。"开放技术培训贷款通道,"她对着空气下达指令,"但记住,每笔贷款都要绑定未来三年的作品优先签约权。"助理的全息投影浮现,身后是滚动的申请数据:"沈总,己有178家传统影视公司申请转型合作,其中包括五位顶流明星的个人工作室。"
在星芒设立的量子技术培训基地,曾经的顶流小生陈阳戴着厚重的脑机接口设备,额头布满冷汗。面前的虚拟教官严厉训斥:"微表情捕捉率不到60%,你以为眨眼睛还是靠挤眼药水?"他想起三个月前还在红毯上接受万人追捧,如今却要为掌握量子拍摄的基础操作反复练习。而隔壁教室,某一线女星正对着AI系统练习台词,系统实时分析她的声纹共振频率,给出发音修正方案。
星芒推出的"技术重生计划"在行业内掀起惊涛骇浪。公司开放二手量子摄像机、脑机接口设备的租赁服务,甚至提供拆解教学。某濒临破产的老牌影视公司咬牙贷款800万购入设备,当他们用这些"二手货"拍出首部AI编剧的悬疑短剧后,播放量三天破亿。老板在庆功宴上举着量子酒杯感慨:"以前觉得科技是噱头,现在才知道,我们早就被时代甩在身后。"
网络上,#顶流转型求生记#的话题持续霸榜。狗仔队拍到某顶流在深夜的街头抱着《量子影视基础教程》啃读;某女团成员在首播中展示布满老茧的手指:"练习脑机接口操作比练舞蹈还累,但星芒的技术考核马上就要来了。"而星芒适时推出的"转型之星"选秀,更是将这场技术革命推向高潮——参赛者不仅要比拼演技,还要展示量子设备操作、AI剧本分析等硬核技能。
在资本层面,星芒的布局堪称精妙。通过技术贷款绑定的合作协议,公司己悄然掌控了国内60%的影视制作资源。当某国际影视巨头试图收购星芒时,沈知意展示的专利墙让对方铩羽而归:从量子摄像机的核心算法到AI编剧的底层逻辑,星宁集团早己构建起密不透风的技术壁垒。
曾经不屑一顾的顶流们,如今不得不低下头颅。当他们拿着进修证书走进星芒的面试间,迎接他们的是冰冷的量子评估系统。某影帝在考核失败后崩溃痛哭:"我演了二十年戏,为什么连一台机器都征服不了?"AI考官却无情回应:"您的表演维度仅达到1.2量子级,而星芒签约标准是3.0量子级起步。"
这场变革的余波还在持续扩散。影视院校紧急调整课程,量子表演、AI协作等成为必修课;传统影视基地纷纷改造为量子技术培训中心。而沈知意站在伍号别墅的露台上,望着星芒大厦顶端闪烁的量子灯塔,对助理说:"告诉研发部,下阶段要把技术培训嵌入元宇宙,让每个从业者都在虚拟世界完成百万次实战演练......"远处,被资本抛弃的顶流们在技术浪潮中艰难求生,而星芒早己带着它的科技军团,向着娱乐产业的下一个边疆全速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