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公布,村民们反应各异。
钱寡妇和栓子娘抱在一起,喜极而泣。她们原以为要流落街头搭窝棚,如今竟有希望住进高地的新房,虽然是借债,但有了盼头!
“工分抵债!好啊!我钱桂花别的没有,就是有一身的力气!挖河修路这种事情,怎么能少得了我呢!”钱寡妇激动地拍着自己的胸脯,声音虽然带着一丝哭腔,但却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她的目光落在了自家那虽有些受损但位置还算不错的老屋基上,然后又看向了那片规划中的高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这个决定对于她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站在一旁的周大海,也顺着钱寡妇的视线看去。他看着自家那虽然有些破旧但却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老屋基,再看看那片规划中的高地,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泽伟兄弟真是想得周到啊!这样一来,村子以后肯定会更加安全,大家的生活也都会变得更好!”周大海由衷地说道,他对这个计划充满了期待。
当然,也有像李小花这样心里酸溜溜的,私下嘀咕:“公家的钱粮借出去,谁知道还不还得上……” 但慑于九叔公的威严和周泽伟夫妇在村中的威望,也只敢小声抱怨。
翌日清晨,河湾村废墟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
周泽伟、周小虎带着几个识字的青年,拿着长长的绳尺和削尖的木桩,按照新规划的图纸,在清理出来的空地上丈量、划线、钉桩。 一道道清晰的石灰线,在灰黄色的泥地上勾勒出未来宽敞的巷道、整齐的宅基地轮廓。村民们都围拢过来,指指点点,眼中充满了对新家园的憧憬。
“看!我家新地基在这儿!比老宅高出一大截!再也不怕淹了!”栓子娘指着画好的线,脸上是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盼。
“这巷道真宽!以后赶牛车都不怕碰着墙了!”赶车的周老铁憨厚地笑着。
村长周春生带着“巡查协调组”,挨家挨户核实需借贷迁移的户数人口,登记造册,核定初步借贷额度(以木料、茅草为主)。
赵猎户统领的“工程攻坚组”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清理废墟;另一部分最强壮的劳力,则扛起工具,浩浩荡荡开赴村口河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疏浚河道、加固堤坝工程!号子声再次响彻河湾。
周大海的“木材采伐组”任务加重,全力向后山进发,砍伐、运送重建所需的梁柱椽木。
梁婉清的后勤保障组更加忙碌。除了保障大锅饭,她还要协助登记工分(借贷户参与公共工程的记录),并精心照料着那片日益茁壮、寄托着全村粮食希望的红薯苗圃。她悄悄在公中存放玉米的粮袋里,“补充”了几捧空间里的金黄玉米粒。
夕阳的余晖将废墟和新规划的宅基地都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疏浚河道的号子声、砍伐树木的斧凿声、清理道路的铲土声、还有孩子们在新划出的“道路”上奔跑的笑闹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充满艰辛却饱含希望的“重建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