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仙师,你真能肯定?”
主帐内,众人惊愕的看着张无忌良久后,朱元璋终于忍不住问道。
自古以来的战争,无不是军情第一,可是张无忌根本没有走出营帐,他是如何知道这广阔的鄱阳湖上,陈友谅行船的情况的?
难不成他有千里眼?
张无忌环顾一下周围疑问的眼光,终于还是放弃解释了。
原本这些凡人就没见过修仙者的手段,自己如果说能把神识笼罩方圆几百里,那岂不是更让凡人们认为自己在吹牛逼?
他无奈的耸了耸肩,叹气道:
“知道就是知道,随你们怎么想,至于是否相信,也是你们的事。”
众人看着张无忌懒洋洋的样子,顿时一阵无语。
军情如此紧迫,他竟然这种态度,根本没把战况放在心上啊。
众人再度无语后,互相看看,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张无忌坐在朱元璋的主座一旁,悠然的端起茶碗,饮了一口。
朱元璋毕竟是一军主帅,即便再亲民,也不方便对别人两次发问,否则的话岂不是降低了自己的威信?
他立刻用眼光看着刘伯温,而后者收到信号后,微微点头,示意张无忌说话是可信的。
此时,徐达却对朱元璋摇了摇头。
他昨夜被张无忌用明教教规处置后,发觉背后的火焰伤痕周围生出了类似法阵之类的图样,顿时感觉这“谢无忌”大不寻常。
保不齐是什么妖道,和陈友谅那边的所谓修仙者是一伙的。
因此,他对张无忌没有半分信任。
朱元璋同时收到了一文一武两个属下的信号后,开始思忖起来。
他虽对这位名叫“谢无忌”的修仙者的能力半信半疑,可是从昨夜的试探来看,这人明显对明教教规大为熟悉。
再加上他义薄云天的说出了明教规矩,要求自己处置徐达,那种光明磊落可不是能装出来的。
退一万步说,即便“谢无忌”不是谢逊亲子,也算是殷家的人。
殷天正性情如雷,对明教更是忠心耿耿,断然不会让自己家中出现妖邪之辈。
更何况在朱元璋的首觉上,也认同了张无忌的说法,即陈友谅己经挥兵攻打他的指挥部。
相对比而言,徐达说的话就有些泄愤的意思了,毕竟他昨晚刚吃了“谢无忌”的亏。
想到这里,朱元璋面向张无忌,豪情万丈的说道:
“谢仙师,我相信你。还望你为了我明教教众考虑,这指挥部中,大部分都是之前明教出身。
那都是张教主培养出来的人才,我朱元璋何德何能,继承了他的意志。虽然张教主己经……唉
今天,我代表张教主,感谢仙师提供的情报。这情报属实,可是救了成千上万明教弟子的性命。”
朱元璋说的至诚至性,在场个别将军的眼眶都有些泛红了。
张无忌则露出了古怪的神色。
朱元璋这小子野心不小,即便自己现在还活着,他也是坐不安稳的。
虽然他比陈友谅“吃相”好看,但是本质上还是如出一辙的。
好在张无忌现在查明,陈友谅炮轰冰火岛的可能性很大,而朱元璋这次的战船,基本都是渔船商船改造的,根本不具备抵抗海上风浪的水平。
因此,朱元璋的嫌疑很小。
现在朱元璋一口一个秉承他张无忌的遗愿,说的有几分真几分假,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张无忌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朱元璋,淡淡说道:
“大帅放心,信我没错。
传令下去,让湖口的十万守军分出一半过来驰援。
同时让鄱阳湖北岸各处防守的士兵,也抓紧赶来。陈友谅断然不会舍弃他的混江龙大船,登陆你的腹地的!”
张无忌下了指令之后,军帐内的众将军均瞠目结舌,互相看着,不可置信的看着他,仿佛在看一个怪物。
他的分析异常敏锐,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无不心中认可。
可是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谢无忌”一开始称呼朱元璋为“大帅”,接着竟然口口声声说“传令下去”!
这二十万大军,到底是谁做主?
“谢无忌”作为修仙者,怎么和民间帮派掌门,或者一军统帅的口吻用词一模一样?
众人上下打量着张无忌的身形,似乎想看出什么端倪。
这时,朱元璋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奔跑而过。
他即便之前想篡位,剔除张无忌这个眼中钉,可是表面上也会装作对其恭敬无比,甚至磕头比谁都响亮。
现在这位“谢仙师”,竟然首接下令,岂不是毫不把他朱元璋当一军统帅,而是想取而代之?
可是,正因为如此,多疑的朱元璋心中反而没有半点怀疑,“谢无忌”是光明磊落之辈。
尴尬的咳嗽了一声后,朱元璋朗声说道:
“按照谢仙师的意思去做吧,我没有任何要补充的。”
与此同时,鄱阳湖的湖面上,二十艘混江龙大船一路疾行,朝北岸朱元璋的驻地开来。
站在船头的陈友谅和霍山,两人脸上均挂着得意。
霍山阴恻恻的笑道:
“你小子的计谋还是不错的嘛,让我引开对面的修仙者,你负责干掉朱元璋。这样一来,我也不至于和其他修仙者火拼到底了。”
陈友谅脸上闪过一丝狡黠,跟着赔笑道:
“霍仙师,行军打仗必然需要智慧的。只要能让朱元璋身死,不管是你杀的,还是我杀的,都没啥两样。不过您放心,之前答应你的条件不会变。”
霍山听了,含笑说道:“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