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大雾天的早晨,雾气还没有散去。
上官志昨夜累的首接躺在战壕里睡着了,期间惊醒好几次,总怕鬼子会卷土重来。
尽管有专门的战士放哨,警戒哨甚至延伸到了黄浦江边,上官志仍然不放心,每次醒来都要看一下自己的战场态势感知地图,看看是否有鬼子摸哨。
下发的武器装备己经分配到了各个连队,一连早就换装了德械装备,就没有参与这次分配。
二百支98k步枪,40支mp28冲锋枪,100把驳壳枪平均分配给了二连和三连两个步兵连。
MG34机枪这次下发了12挺,二连和三连每个连队3挺。
机炮连分走剩下6挺MG34通用机枪和4门82毫米迫击炮,还有50把驳壳枪也发给机炮连战士用来自卫。
这样下来,机炮连的火力就非常强大了,MG34通用机枪6挺,仿马克沁重机枪2挺,82毫米迫击炮6具,可以为其他三个步兵连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子弹全部足额配备,系统下发了不少子弹,而且因为子弹通用,张法魁也给独立营另外供应了相应子弹。
换下来的中正式步枪和早期使用的mp18冲锋枪则给独立45旅使用,用来淘汰那些老套筒和部分老旧的汉阳造,加强火力。
一大早醒来,上官志照例打开脑海中的地图,方圆两公里没有出现鬼子。
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装备,就带上了副营长杨符和教导员谢锦元一起去巡哨。
“上官啊,咱们这回可吃的壮啊!人人都是德械啊,火力强悍的不得了,
花机关每个步兵连至少20把,MG34通用机枪步兵连里一个排一挺,机炮连这回真是名副其实的机炮连了啊,MG34六把,迫击炮6具,仿马克沁重机枪2挺......”
杨符如数家珍,细细算着这些宝贝家当。
谢锦元笑着摇了摇头,“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财迷了”
“哪有啊,我十几年来也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啊,昨天那炮弹跟不要钱似的狂轰滥炸,昨晚又换装了这么强的火力......”
“也没打过这么凶险的仗吧?”
“上官你说啥?”
杨符不解的问道,很快又明白过来:这么强的火力是用来打鬼子的,明晚的渡江作战绝对是会成为自己打过最凶险的一仗。
西行仓库守卫战后面还有租界作为退路,渡江作战成功后是背水一战,绝无退路,只有坚守和向前突破两条路。
上官志一边巡哨,一边思考着这次作战的要实现的三个目标。
第一是如何杀伤尽量多的鬼子升级系统,第二是吸引鬼子大部队注意,避免西线国府军大部队全面崩溃,第三是尽力保存过江部队的力量。
如何在这三件事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谋取利益最大化?
上官志一边走着一边把这些事记挂在心上。
“上官,还有1公里就要到黄浦江边了。”谢锦元出言提醒道。
战场态势感知地图上,并没有任何鬼子渡江,而且对岸鬼子的警备似乎有了变化。
军舰照例还是第13驱逐队的三艘军舰,昨夜受伤后,三艘军舰经过紧急抢修,又回到了码头里。
码头上的重火力点位还是保留了,但是巡逻的士兵似乎变少了,而且更为分散稀疏,很多鬼子都在室内。
这样的防备,让上官志明白了两件事,一是鬼子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胆量敢过江;二是自己多日的袭扰己经让鬼子感到了疲惫。
“走吧,咱一起去张司令那吧。”上官志等人转身离开,前往川沙县城开会。
卡车一路颠簸,载着上官志,谢锦元,杨符还有张峦基向着川沙县城疾驰而去。
一路上,上官志总觉得一切似乎都在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会不会太顺了?鬼子那边己经放松了警惕,国府军这边,一切是否能按预定计划组织起来呢?
众人一到张峦基司令部门口,就听见张法魁正在和南京方面通电话。
张法魁抓着电话,瞄了一眼门口,招招手示意众人进来先坐下,自己则毫不在意的继续通话。
电话那头,金陵的那个光头开口说道:“张司令,九国公约今天就要召开了,你就按照我修改过后的部署,执行渡江计划吧,记住,不论如何,一定要在倭寇中心闹出大动静!让国际看看我民族抗战之心何其坚定!尽量赢取国际支持。
当然,如果渡江部队真的能发挥吸引西线敌人主力的作用,我会考虑让部队及时撤离的。
对了,我再次劝告,你就不要亲自以身犯险了,留在后方坐镇指挥吧。”
“统帅,本来原定55师也参加这次渡江计划,这下选择留下55师,渡江部队火力大减,势必不能久守啊!而且,为何江阴要塞的鱼雷艇也只出动两艘了?”张法魁问道。
“55师师长那我亲自通了电话,你不用去劝他了,渡江作战本就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战斗,其作用和西行仓库一样,是为了国际支持,去多了也无益处。
至于江阴要塞海军鱼雷艇,还是留下大部分用来守卫长江水道吧。你所要做的,就是动员渡江部队英勇作战,同时部署好剩余部队,在金山卫作多段阻击,交替掩护撤离。”
“统帅为何还迷信国际力量?!为今之计,应该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战场上,而不是把战场当作给外国人表演的舞台!问问中央军司令,左翼军司令还有我这个右翼军司令,谁还寄希望于国际!”
“娘希匹!我是全国军政最高统帅,不管怎么说,我自有我的战略,你们只管执行下去!还有,你昨晚扣下了我进口来的武器装备,再有下次,别怪我无情!回去带兵吧!”
电话挂断,即使只能听到张法魁的声音,但是大家还是能知道,渡江部队减少了,增援的鱼雷艇也只剩两艘了。
张法魁看向眼前的上官志等人,苦笑着问道:“还去吗?”
上官志想起穿越前在军校上课,教员讲解淞沪会战最后时刻,提到的国府军大溃退。
因为国府最高统帅的再三犹豫,失去了最佳的撤退时机,有序撤离变成了大溃退。
没有部队殿后阻击,日军疯狂穿插围杀溃兵,飞机无休止轰炸和扫射公路铁路上溃走的国府军,因为无序撤退导致的伤亡至少在五万以上,最重要的是导致全军的士气低落。
(举几个真实例子,可以首接跳过本段:1.工兵未等友军撤退就把桥炸了,结果友军被鬼子追击,重炮不能过河只能沉掉。2.撤退时薛岳的车子首接被鬼子打翻,人摔到沟里,后来才狼狈逃走。3.胡宗南司令部遭到偷袭,警卫连死伤殆尽,胡宗南只身逃离......为将的都如此狼狈,当兵的有多惨可想而知。)
想到这里,上官志语气坚定:“我们的渡江作战,救的不仅是十数万友军的性命,更是挽救当前普遍低落的军队士气,这一仗,我们不能退!”
张峦基也站出来表态:“我独立第45旅只有两个不满编的步兵团,没有增援,照样愿意过江。”
张法魁的眼神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笑道:“走!去看看我征调过来的渡船,我和你们一起去!这次不杀得小鬼子人仰马翻,我就入山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