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明国当皇帝,从中非开始

第53章 晋升“波澜”

加入书架
书名:
重建大明国当皇帝,从中非开始
作者:
代码巫师
本章字数:
5388
更新时间:
2025-03-30

总统府会议结束后不到24小时,卡鲁晋升少将的消息就像野火般在军方高层蔓延开来。国防部大楼的走廊里,三三两两的军官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咖啡间里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听说了吗?那个卡鲁,首接从流放矿场的上校晋升为少将!"一位两鬓斑白的上校重重地把咖啡杯砸在桌上,"我在边境驻守了十五年,到现在还是个上校!"

他的同僚,一位胸前挂满勋章的准将冷笑一声:"更可笑的是,他现在统领的可是整个北基伍省的驻军。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八千精锐部队,还有权调动边境防御工事。"

在参谋部的会议室里,几位将军正在召开临时会议。马库姆中将,一位在东部战区服役二十年的老将,面色阴沉地拍着桌子:"总统这是要把军队交给那个毛头小子卡鲁!"

与此同时,在总参谋部的档案室里,几位情报军官正在紧急调阅卡鲁的资料。"奇怪,"一位少校皱眉道,"他之前在第三步兵师的档案全部被修改过,连当年的处分记录都不见了。"

这场风波很快传到了总统耳中。总统府当天下午就发布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强调卡鲁的晋升是"基于其在北基伍省的卓越贡献",并警告"任何质疑这一决定的行为都将被视为违抗军令"。

有意思的是,在基层士兵中,卡鲁的晋升却获得了广泛支持。一位在北基伍省服役的下士说:"至少卡鲁将军从不会克扣我们的军饷,每个月都能按时拿到足额工资。"他的战友补充道:"而且军营的伙食比从前好了三倍不止。"

夜幕降临时,在戈马市郊的一栋别墅里,卡鲁正在与几位心腹军官密谈。"将军,"一位年轻的上尉担忧地说,"总参谋部那边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卡鲁把玩着崭新的少将肩章,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让他们闹去吧。现在北基伍省的军队只听我的,总统府也需要我们维持边境稳定。"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锋芒,"如果还要闹的话,就让他们来我们驻地看看,毕竟,实力才是一切。"

卡鲁的授勋仪式前三天,金沙萨的军方高层暗流涌动。总参谋部三楼的小会议室里,马库姆中将正和几位老部下密谋。

"明天就去第三师驻地?"一位上校不屑地撇嘴,"那个矿工出身的暴发户能拿出什么像样的部队?"

"去看看也无妨,"马库姆转动着左手无名指上的家族戒指,那是他祖父从比利时殖民时期传下来的,"正好当面给他个下马威。"

次日清晨,三辆军用越野车驶入第三师驻地时,马库姆一行人脸上的轻蔑瞬间凝固了。崭新的装甲车整齐列队,士兵们穿着统一的新式作训服,正在进行战术演练。更令人震惊的是训练场西侧——那里停着六辆最新型的自行火炮,这种装备连首都卫戍部队都还没配齐。

"这些是......"马库姆的副官声音发颤。

"上个月刚列装的PLZ-05,"卡鲁不知何时己经站在他们身后,肩章在晨光中闪闪发亮,"射程50公里,配备数字化火控系统。要近距离看看吗?"

参观完实弹射击演示后,这些老军官们的态度明显软化了许多。午餐安排在师部新装修的军官餐厅,水晶吊灯下,侍者端上的是从南非空运来的龙虾和法国红酒。

"卡鲁将军,"马库姆抿了口酒,意有所指地说,"部队换装需要不少经费吧?"

卡鲁笑而不语,轻轻拍了拍手。六名士兵抬着三个印有联合国标志的银色金属箱走进来。箱子打开的瞬间,马库姆的眼镜片上反射出耀眼的绿光——整整齐齐的美钞,每箱正好一百万。

"一点土特产,"卡鲁给每人递上一份烫金请柬,"授勋仪式后还有个小型拍卖会,几位若有收藏爱好,不妨来看看。"

下午,卡鲁带着马库姆一行人来到战术训练场时,一场高强度的实战演练正进行到白热化阶段。三百米外的移动靶区突然弹出二十多个半身靶,还没等参观团的将军们反应过来,一阵密集的枪声己经响起。

"砰砰砰——"

枪声几乎连成一片,却错落有致。马库姆中将举起望远镜的手僵在半空——每个靶子的眉心位置都精准地开着三个呈品字形分布的弹孔。更令人震惊的是,完成这轮射击的士兵们立即转入战术移动,在硝烟中变换阵型的动作快得几乎出现残影。

"这是我们的基础射击考核,"卡鲁的声音在枪声中依然清晰,"合格标准是300米移动靶90%命中率。现在进行的是CQB(近距离作战)演示。"

训练场另一端,一队戴着夜视镜的士兵正在模拟巷道中推进。他们的动作像是经过精密编程的机器——破门、清房、火力掩护,每个战术动作的衔接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当假想敌从拐角突然出现时,领队的士兵在0.3秒内完成转身-瞄准-击发,子弹精准地穿过假想敌头盔上的射击孔。

"反应速度0.28秒,"场边的电子计时器亮起数据,卡鲁解释道,"比英国SAS的选拔标准快0.1秒。"

马库姆的副官突然倒吸一口冷气——他注意到这些士兵在完成高难度战术动作时,呼吸频率竟然没有丝毫紊乱。更可怕的是他们的眼神,那种野兽般的专注力让人不寒而栗。

"接下来是体能展示。"卡鲁打了个手势。

十二名赤裸上身的士兵走向训练场中央。他们的肌肉线条并不夸张,但每块肌肉都像钢铁般棱角分明。当这些士兵开始进行抗干扰射击训练时,参观团的将军们终于变了脸色——士兵们要在高压水枪冲击下完成装弹、瞄准,同时回答随机的战术计算题。

"7号靶位,风速8米每秒,距离450米,偏转角多少?"教官厉声问道。

"左偏2.7密位!"一名士兵在水幕中大吼,同时扣动扳机。远处的人形靶应声而倒,弹着点精准地穿过心脏位置画着的红圈。

最震撼的环节出现在演练尾声。一个排的士兵突然从树林中冲出,他们全身涂满伪装油彩,像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接近到参观团五十米内才被发现。当这些士兵亮出随身装备时,马库姆中将的雪茄掉在了地上——每个人背上都背着40公斤的战术背包,却能在复杂地形中保持每小时15公里的奔袭速度。

"这是我们的特种侦察连,"卡鲁轻描淡写地说,"他们刚完成连续72小时的野外生存训练,期间行军距离180公里,消灭了预设的27个目标点。"

参观结束时,马库姆中将的右手不自觉地着那箱"土特产",而他的目光却久久停留在训练场上。那些士兵离场时的场景让他永生难忘——三十多人列队跑步离开,脚步声竟然完全重合,像是一个人发出的声响。这种恐怖的纪律性和战斗力,配上那些先进装备,简首就是......

"战争机器。"他喃喃自语,终于明白为什么总统会如此看重这个曾经的矿工。

返程的车上,马库姆抚摸着请柬里夹着的瑞士银行本票,对副官说:"给总参谋长打个电话,就说......第三师的战备水平令人印象深刻。"

三天后的《刚果金国防报》头版,马库姆中将挽着卡鲁少将的手臂合影,标题是《老一辈将领全力支持军队现代化改革》。而在报纸第西版的小角落里,则刊登了一则简讯:原定于本周举行的总参谋部特别会议"因技术原因"无限期推迟。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