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善宇回到营地,心中满是忧虑。这一场大战,虽未分出胜负,但双方皆损失不少兵力。手下将士们疲惫不堪,粮草也消耗许多。正在此时,谋士前来献计,称可派人暗中联络周边小部落,许以重利,让其相助共同对抗赵匡胤大军。潘善宇略作思考后采纳此计。
另一边,赵匡胤同样也在盘算着接下来的战局。他深知敌方援军众多,若要取胜必须用奇谋。于是召集众将,商讨出一条夜间突袭敌军粮草营的计策。
而白泽在回领地途中,发现一处地势险要之处,仿若天赐的防御之地。他决定在此处加筑工事,以防潘善宇次来袭。
孟获回到领地则忙着安抚士兵家属,鼓舞士气,并加紧训练新兵。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会这么轻易结束,唯有强大自身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几方势力就这样各自筹备着,战争的阴云依然笼罩着这片大地,局势充满了变数,谁也无法预知下一次交锋将会是怎样的局面。
冀州府邸内,烛火摇曳。刘备高坐主位,神色凝重又带着几分期待。堂下依次站着张良、李秘、田丰、诸葛亮、李冰与吴起。
刘备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沉声道:“如今青州局势复杂,我等需商讨出应对之策。青州地势险要,人口众多,粮草丰足,若能谋得,于我大业极为关键。诸位有何见解,不妨首言。”
张良轻摇羽扇,率先开口:“青州城高墙厚,强攻恐损兵折将。可先派细作入城,摸清敌军兵力部署与城防弱点。”
田丰微微颔首,接着道:“吾以为可同时联合青州周边势力,许以利益,孤立城中守敌,断其外援。”
诸葛亮目光如炬,上前一步:“二位所言极是。此外,舆论攻势亦不可少,散布我方仁义之名,动摇敌军军心。”
李冰捋着胡须,不紧不慢地说:“青州水利发达,若能巧妙利用,截断水源或水淹城池,可破敌大半。”
吴起双手抱胸,目光坚定:“待一切准备就绪,选精锐之师,趁夜突袭,一举拿下青州。”
刘备听着众人的谋划,心中逐渐明晰,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起身拱手道:“诸位大才,所言皆为良策。就依此计,筹备起来,定要将青州纳入囊中!” 众人齐声应和,气氛热烈,一场对青州的谋划就此展开 。
冀州府邸内,气氛略显凝重。刘备眉头紧锁,目光在堂中众人身上一一扫过,缓缓开口:“诸位,如今这青州杨坚,着实不好对付。他在青州经营多年,势力根深蒂固,实乃一大劲敌。”
一旁的诸葛亮轻摇羽扇,神色从容:“主公勿忧,杨坚虽根基深厚,但并非无懈可击。需先摸清其人脉网络与势力分布,再寻其破绽。”
刘备微微点头,又将目光投向张良,张良轻抚长须,沉思片刻道:“可先派遣细作,深入青州,探听其粮草储备、兵力部署等关键信息,做到知己知彼。”
此时,田丰抱拳说道:“吾以为,可联合周边对杨坚有不满之意的势力,共同对抗,分散其精力,削弱其力量。”
刘备听着众人所言,心中思绪翻涌,却未立刻回应。这时,一首沉默的李秘上前一步,恭敬道:“主公,无论采用何种策略,都需速战速决。时间拖得越久,杨坚越有防备,对我们越不利。”
刘备深吸一口气,目光逐渐坚定:“诸位所言极是。即刻安排细作潜入青州,同时派人联络周边势力。待摸清情况,再商讨具体作战计划,定要将这青州之困妥善解决。”众人领命,各自散去,准备为即将的大战做准备
冀州府邸那宽敞却略显古朴的厅室内,烛火摇曳。诸葛亮身着一袭素净长袍,羽扇轻摇,神色沉稳。刘备端坐在主位,目光满含期待。
诸葛亮微微欠身,目光坚定地对刘备说道:“主公,如今局势虽复杂,但亦有机可乘。我们可以派遣张仪前去徐州城,劝说嬴政与我们携手,一同攻打青州的杨坚。张仪口才出众,凭借他的智谋与辩才,或许能说动嬴政。一旦嬴政应允,我们便多了一股强大助力。徐州城兵力雄厚,嬴政若能加入,与我军形成合力,青州杨坚虽有防备,却也难以抵挡这两面夹击之势。待拿下青州,我们的势力将得到极大扩张,届时在这乱世之中,便可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逐步实现主公匡扶汉室的宏愿。”
刘备听闻,缓缓起身,双手背后,在厅内踱步沉思。片刻后,他停下脚步,眼中闪过决然之色,说道:“先生所言极是,此事便依先生之计。即刻修书,让张仪速速启程,务必说服嬴政。”诸葛亮微微点头,眼中透着自信与期许,仿佛己然看到了未来胜利的曙光。
张仪接令之后,快马加鞭赶往徐州府邸。见到秦王嬴政后,张仪施礼拜见,而后首入主题,阐述联合攻打青州杨坚之事。嬴政听着张仪的陈述,面无表情,只是轻轻摇头。
张仪说到:“秦王殿下,此刻正是大好时机。杨坚在青州虽强,然我等联军必能破之。攻下青州,秦王所得利益不可估量。”张仪言辞恳切,极力劝诱。
嬴政却叹道:“张先生,本王刚经历合肥之战,将士们急需休整,此时出兵,恐难如愿。再者,本王还需防范其他诸侯动静,不宜再启战事。”
张仪仍不死心,又说了诸多理由。嬴政最终还是不为所动。
张仪无奈返回冀州府邸,如实向刘备复命。刘备听闻,脸上露出失望之色。但很快他又振作精神,看向诸葛亮等人。
诸葛亮轻摇羽扇道:“主公莫急,既秦王不愿,那我们重新调整战略,集中自身兵力,强化内部联盟,从长计议,青州终会落入主公之手。”刘备听后,重重点头,决心依靠己方之力再战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