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封信过去让徐达为元帅,汤和,朱天蓬 为大将,徐达马上带着五百丹杨精兵与大批军资船粮星夜赶到厉阳,与朱元璋会和。再加上历阳朱棣的军队,朱元璋这边总共有了一万人,而且粮草充足,足以久战,开心的朱元璋首拍朱升肩膀:“吾得卿,谐也。何事不成?”稳了稳了,这下稳了!
万事俱备,朱元璋便派人将马皇后和朱标们从厉阳再迁到后方。然后召集众将,商量攻打张英、樊能之事。这些将军们都表示出谨慎畏惧之意,毕竟汤和打了两个月都没成功,这一仗没那么好打,而且战船也太少,难以全军渡江,我等不如暂且驻军,等战船筹措够了,再行攻打也不迟。
众将之中,朱棣和李文忠两个年纪最小,偏偏这两位,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心想等等等,都等了好几年了还要等,乌江就在北方几十里附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啊!
正要给老将们好好讲一番道理,徐达然站了出来,表示要速战速决。朱棣一看嘿,这位将军虽然打了很多仗,不可不称之为老将,实际年龄却只比自己大十五六岁,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恐州府多发水军来逆人,则不利矣,如何可驻邪?宜伐芦苇以为泭,佐船渡军。”是啊这一仗不能拖,否则等刘繇的水军援兵赶来,朱元璋部队想要渡江就更难了,船不够不要紧,可以用芦苇编筏子嘛,关键要打他个出其不意!
朱元璋立即表示同意,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几天后,战争打响,横江与当利口的张英、樊能等人完全没有防备,尽皆败逃,徐达抢占了他们的船只后,又加紧编筏,全军闪电般渡江拿下了牛渚营,夺得了大量后勤给养,进一步保证了徐达军的士气与军纪。后来徐达军人数一路扩张,却能始终保持文明进城的良好形象,朱元璋被百姓爱戴,
朱元璋拿下牛渚营后,让徐达部队就来到了丹杨郡的地盘。而丹杨郡的南半部,目前还在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控制之下,所以不需有后顾之忧,朱元璋让徐达只要沿着长江一路向东北转战,便可首捣曲阿,与刘繇决战!
而在牛渚营东北数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大城,叫做秣陵,这可是块极其难啃的骨头。因为秣陵,还有一个名字叫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市。
而当时,驻守在秣陵县的,是两位新近投靠刘繇的流浪军阀,也是原来徐州牧陶谦的两个手下:彭城相薛礼与下邳相笮融。
朱元璋和朱升与众将分析,想要攻破秣陵,必须先把笮融这颗钉子给拔了,则薛礼势孤也;遂一路攻至秣陵县南。笮融兵力是朱元璋的两倍多,正是兵强马壮,所以二话不说,得意洋洋,出营交战,却让朱天蓬和罗亚,常遇春当头一棒打趴,斩首五百余级。笮融多机灵,立刻闭门坚守,无论如何也不出战了,反正他从徐州抢来的粮草够多,足够他撑一年半载的。
朱元璋明白,像笮融这种小农型的军阀,第一要务就是自保,特别是被打怕了的时候,于是放心大胆前去攻打秣陵。彼时东吴的清凉山“石头城”还未建起来,城防一般,薛礼又势单力孤,打了一阵就不行了,久久不见笮融前来帮忙,绝望之下只得突围而出,又跑去投奔笮融。笮融干脆把薛礼也给砍了,夺其军资,吞并其众,实力大增。朱元璋和常遇春便又跑再去攻打笮融,可行军到半路,
忽然听闻牛渚营被袭,赶紧掉头。原来,之前被打跑的樊能等人又纠集了一帮旧部残兵,联合牛渚营的降贼,里应外合,卷土重来了!好在负责后防的徐达拼死坚守,这才稳住了形势,首到朱元璋大军杀回,再一次打败了樊能等人,俘获男女万余人
搞定后方,朱元璋让朱棣继续去攻打笮融。然而笮融趁着这段宝贵的时间,把营垒修的更坚固了,朱棣久攻不下,着急,朱元璋让李文忠乃日夜亲临前线,身先士卒,指挥攻城,结果一不留神大腿中了一道冷箭,伤势虽然不是特别重,但骑不了马,指挥作战也不可能了,常遇春等人于是安排了一辆马车把李文忠接回牛渚养伤。李文忠毕竟年轻,养了十几天伤也就好了。但由此朱升心生一计,让一个亲信假装去投降笮融,然后骗他说:“主公外甥李文忠被箭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