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之后,元帅府邸内气氛凝重。扬潇面色阴沉,匆匆招来好兄弟周瑜。待周瑜踏入书房,扬潇忍不住愤懑开口:“这个该死的沈丘,居然妄图把皇位传给沈腾,周兄,我们该如何是好?”
周瑜微微皱眉,目光沉静思索片刻后,缓缓踱步至窗边,抬眼望向远方,沉声道:“此事的确棘手。沈丘此举,怕是己筹谋许久,沈腾若登皇位,我们处境堪忧。”
扬潇双手紧握拳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要不我们先发制人,趁其根基未稳,将他们的计划扼杀在摇篮之中!”
周瑜转过身,轻轻摇头:“不可轻举妄动。如今朝堂局势复杂,若贸然行事,稍有差池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们需先探清沈丘的部署,联络朝中支持我们的势力,稳固自身根基。”
扬潇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怒火:“周兄所言极是,只是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周瑜目光坚定,神色沉稳:“自然不会。这段时间,我会暗中安排人手,收集沈丘与沈腾的罪证,一旦找到合适时机,便可名正言顺地阻止他们的阴谋。”
扬潇微微点头,望着周瑜,两人的眼神中皆是破局的决心与对局势的考量,一场暗中的较量悄然拉开帷幕。
几日后,周瑜的探子来报,说是发现沈腾常与一神秘谋士深夜密谈。周瑜听后,眼睛一亮,感觉这或许就是扳倒沈腾的关键。扬潇得知消息也赶来,急切问道:“周兄,此乃何意?难道这就是我们一首在找的突破口?”周瑜捻须笑道:“极有可能。我己派人继续探查那神秘谋士身份,如果能证明此人图谋不轨,再牵扯出沈腾与此人的关系,那沈腾就百口莫辩了。”
又过几日,探子终于查明那神秘谋士乃是敌国奸细。周瑜立刻着手准备证据,同时联系朝中几位重臣。待一切就绪,周瑜和扬潇上朝弹劾沈腾勾结敌国奸细,意图危害国家安全以谋皇位。朝堂之上一片哗然,沈丘惊得瞪大双眼,而沈腾则面色惨白。众臣看到确凿证据纷纷站出来指责沈腾。最终,沈丘不得不放弃传位于沈腾的想法,并将沈腾打入大牢。周瑜和扬潇相视一笑,这场危机总算解除。
在那夜色深沉、万籁俱寂的皇宫,城中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谁都不知,一场精心策划的秘密行动正在悄然上演。
县衙内,师爷神色匆匆地与县官低语几句后,县官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不多时,一队训练有素的衙役悄悄潜入一间偏房,将被软禁其中的沈腾及其家人带出。沈腾一脸惊愕与不解,却被衙役们以手势示意莫要出声。
一行人在夜色的掩护下,脚步匆匆地朝着城外走去。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出了城,早有一辆马车等候在那里。沈腾一家被轻轻扶上马车,马车便在哒哒的马蹄声中疾驰而去。
他们一路向着汉中奔去,沿途的风景在车窗外飞速掠过。终于,在数日后抵达了汉中。在一处幽静的宅邸前,马车停下。一位神秘的老者手持圣旨出现,面色凝重。他缓缓展开圣旨,宣读起来,圣旨内容关乎沈腾一家未来的使命与秘密,众人皆屏气凝神,静静聆听。宣读完毕,老者将圣旨郑重交到沈腾手中,沈腾深知,从这一刻起,他们一家的命运己与这道秘密圣旨紧紧相连,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
沈腾拿着圣旨,心中五味杂陈。虽逃过一劫,但前路茫茫。他知道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力量。于是,他开始在汉中招募贤才。
不久,一位名叫诸葛明的智者前来投靠。他带来许多奇思妙想,帮助沈腾改良农耕技术,一时间汉中粮食产量大增。百姓生活逐渐富足,对沈腾感恩戴德。
然而,京城中的扬潇和周瑜听闻沈腾在汉中日益壮大,心生担忧。扬潇主张再次打压,周瑜却犹豫,担心引起民愤。但扬潇不听劝,私自派刺客前往汉中。
刺客潜入沈腾住所,正要下手之际,诸葛明提前布置的机关发动,刺客当场被擒。沈腾明白,和平的日子即将结束。他决定主动出击,一边让诸葛明继续治理汉中,一边带着亲信踏上返回京城之路。他要向皇帝表明自己并无二心,并且揭露扬潇的恶行,还自己清白,守护汉中百姓来之不易的安宁。
在汉中的府邸内,气氛略显凝重。年轻人听闻父亲即将回皇宫的消息,匆忙赶到父亲书房。他神色焦急,额头上微微沁出汗珠,一见到父亲便急切说道:“父亲,您怎能此刻回皇宫?如今朝堂局势险峻,扬潇把持朝政,权势滔天,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父亲微微皱眉,露出思索之色。沈浩见状,语气更为恳切:“父亲你忘记叔叔说的了吗?叔叔曾反复叮嘱,叫我们以汉中为根基。汉中地势险要,粮草充足,我们在这里苦心经营,方能积聚力量。若此时贸然回皇宫,无异于羊入虎口,那险恶的朝堂不知暗藏多少危机。”
父亲缓缓踱步,目光望向窗外,沉默许久。沈浩紧张地盯着父亲,双手不自觉攥紧衣角。终于,父亲转过身,目光坚定,说道:“你所言有理,为父的确不能冲动行事。回皇宫之事,暂且搁置。我们先在汉中稳固根基,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再谋他策。”年轻人长舒一口气,眼中露出欣慰之色,“父亲英明!只要我们坚守汉中,定有崛起之日。”父子二人相视,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