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到了县衙公堂。
公堂之上,气氛严肃。县太爷高坐案前,惊堂木一拍,大声道:“带拐子与证人上堂!”
拐子被衙役押着,满脸惶恐,跪在那里瑟瑟发抖。赵瑜昂首走上堂来,向县太爷拱手行礼后站在一旁。县太爷一拍惊堂木“你是何人,见了本官为何不跪?”不是主角的现代人思想作祟,而是秀才功名的特权:见官不跪。否则将来见了皇帝也不下跪,怎得,是你脖子硬还是你的命比猫还多?
“回禀大人,学生是扬州城的秀才,来金陵参加乡试的。”
“既是参加乡试的,秋闱还没结束,你缘何在此?”
“学生是答完试卷提前交卷出来的。”
“你对自己这么有信心?年轻人,自信可以,千万别自负才好。”
“多谢大人教诲,学生谨记。”
闲扯两句还是要问案的“适才,听说你指认那人是拐子,拐卖,可有凭证,凭空污人清白可是要打板子的。”
赵瑜沉着开口:“大人,这拐子拐卖无辜是不争的事实,不知大人可听说过几年前姑苏葫芦庙的案子?那走失的女孩就是这个女子,她原名甄英莲,乃乡绅甄士隐之女,家住姑苏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当年元宵佳节,她被拐子趁乱抱走,自此与家人分离,饱受苦难。而且她的父母为了寻找她也是散尽家财,最后父亲失望出家,母亲回了娘家。就因为这个拐子害的甄家家破人亡,实在是可恶。”
县太爷听了露出回忆的神色“嗯,是有这么回事,当时还有行文,让帮忙查找。可是就算有这件事,又怎么能证明你说的就是真的,而这个女子就是走失的那个?要知道,走失时还只是孩童,现在几年过去,年龄大了,只怕容貌也会大改。”
“大人说的有理,可是有一点却不会改变,那就是她眉心的胭脂痣,容貌或许会改变,但是这一点却不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有理,师爷,去查查卷宗,看看失踪女童的特点是否与此女相同。”
“是,大人。”师爷领命下去查询了。
“看你年龄也不大,你是如何对此事知道的如此详细?”大人无聊,又开始扯闲篇了。
“家师姓林讳海,字如海,这都是我家师告诉我的。”赵瑜也开始胡扯。
“林海,听着耳熟,林如海,林如海!你师父是扬州的巡盐御史林如海?”县令有些不敢确认。
“正是。”
“那你就是那个小三元,林如海从小收养的弟子赵瑜?”县令更加惊讶!
“学生赵瑜,见过大人。”
“难怪你提前交卷,原来是小三元,看样子这次乡试你是十拿九稳,甚至解元也有可能咯。”
“大人谬赞,学生才疏学浅,还需要继续学习。”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谦虚。
“不要谦虚,年轻人就是要敢闯敢拼勇于任事,偶尔轻狂也没关系,谁让你是年轻人呢?”
闲扯了一会,师爷回来了,也不说话只是冲县太爷点点了头。
县太爷一看师爷点头,顿时怒目圆睁,一拍桌子喝道:“拐子,你可认罪?”拐子吓得瘫倒在地,连连磕头求饶:“大人饶命,小人知罪,再也不敢了!”
县太爷当即宣判:“拐子拐卖人口,罪大恶极,打入大牢,严惩不贷!甄英莲目前孤苦无依,暂由赵瑜照顾。且赵瑜对甄家之事知之深详,帮苦主甄英莲找回家人的事也交给你了。”
赵瑜有些傻眼“大人,我还在考试,而且我快要上京了。”
“你还在考试?”说完有些古怪的看着赵瑜“考试的都在贡院,你现在不在说明你考完了,至于你要上京,那是你的事,不过你可以下人帮忙,又不用你亲自去找。就这么定了。”说完也不待赵瑜回话,一拍惊堂木走了。
赵瑜领命,只好带着甄英莲离开公堂,甄英莲眼含泪水,感激地看向赵瑜:“多谢恩公为我做主。”赵瑜轻声安慰:“莫哭,我定会帮你找到家人,只是你家发生过一场大火,家人都走散了,一时半会也不一定有消息。”
“恩公,我己经不记得以前的事了,找得到就找,找不到也没事,或许这就是我的命数,况且恩公救我出苦海,我理应为奴为婢伺候恩公来还恩公的恩德。”甄英莲哭泣道。
“唉!罢了,你也别哭了,也别叫我恩公恩公的,就叫我公子吧,以后就做我身边的大丫鬟吧,还有,为了不让别人打扰你的生活,我就叫你香菱吧。”其实主角就是觉得甄英莲太陌生,还是香菱叫着顺口。
“香菱多谢公子赐名。”
此后,赵瑜西处打听消息,也派人多次前往姑苏,一心为香菱寻亲,只盼能早日让她与家人团聚 。香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暗暗决定就是找到父母也绝不离开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