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们吃的这顿饭气氛还是挺愉快的,朱由的忍耐还是有挺大的收获,这顿饭让女方对他又增添了几分好感,让他们之间的聊天话题又多了不少,所以朱由也是心里在暗暗的偷着乐。
吃完午饭后朱由又提出说换个地方走一走,女方这次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答应了。从素菜馆出来后两个人就开始出发了,朱由一上车就打开了音乐,开心的跟着啍起了歌曲。
女方也自然而然的开始主动坐到了副驾驶的座位上。女方一上车倒是习惯性的就闭目养神好像在睡着了。
朱由一边专注开车一边唱歌,也不考虑会不会吵到女方的休息。他倒是觉得自己的音乐是有意放给女方听的,还特意选择了些情意绵绵的伤感情歌,还都是些经典老歌。
女方应该也是没睡着,因为之前她也跟朱由说过自己喜欢经典老歌,所以现在一上车朱由就会打开音乐,听着听着应该也是习惯了。
这次朱由选择带着女方来到了一个刚开发不久的大型公园里。公园里风景优美,处处都是花草树木,还有不少别出心裁的园林盆栽,映衬着周围的小河,水池的喷泉别具一格的风景特色。
一下车走进公园里,女方坐在车上昏昏欲睡的状态就焕然一新,变得神采奕奕精神抖擞起来,眼睛西处张望看着周围的风景,心情看着也是一片大好。
他们一边逛公园一边聊天。这个时候的女方话题也多了起来。开始主动问朱由的情况。女方开始旁敲侧击的询问他的具体状况。
例如女方主动问他的兄弟姐妹情况,问他家庭成员的大概情况。问他平时的业余爱好,问他家里父母的状况。朱由感觉到女方对他的兴趣一下子就大了起来。
在朱由看来,女方想了解他的个人情况,说明女方己经开始对他感兴趣了,对于这些问题他觉得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所以都如实告诉了女方。
而他不知道的是女方问他的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有目的的打听他的情况的。因为对于女方的认知来说,如果他的兄弟姐妹多,习惯了大家庭的生长环境,应该性格会比较大气好相处,相对于独生子女的比较自我自私来说,可能兄弟姐妹多的人性格会更随和,为人处世也会更成熟稳重。
因为女方自己也是生长在一个大家庭里长大的。她觉得在大家庭长大的孩子见识格局一般都是不一样的。
有兄弟姐妹的话,当家里遇到什么大的事情时,也有人可以商量,兄弟姐妹之间也会相互帮衬,不至于担心陷入到一个人会孤力无援的境地。
至于问到家里人员的大概情况也可以从对方的陈述中了解到其中有没有什么家族性的遗传病问题,要考虑现实生活中有可能会隐藏的祸患,早知道就要理智避坑。
问到家中的父母状况那是女方在担心跟长辈们相处是否会融洽的问题。了解他的业余爱好那也是在了解他的人生观问题,也可以从他的业余爱好中了解这个男人有没有情趣,会不会很古板,或者只知道吃喝玩乐,是个没有什么爱好追求的人。
而朱由的回答让女方很安心。他如实告诉女方说自己有西兄妹,父母己经过世了,不需要担心跟老人家相处的问题。他的兴趣爱好是散步看风景,还喜欢唱歌喜欢音乐。
女方是带着不少的顾虑向朱由提出疑问的,可听完朱由的回答后,就从中打消了女方不少的担忧。尤其是听到他有兄弟姐妹,没有老人家后,就让女方觉得他的家庭关系还是挺简单的,只要考虑两个人个性是否合适,能不能好好相处的问题就好了。
因为女方的长辈们也常教育她说希望她找男朋友不要找独生子女,对方不一定要大富大贵之人,但一定要是个品德兼优,可以踏踏实实的做人做事,适合过日子的人。
从她目前对朱由的了解程度,女方由原来怀着深深的戒备之心,到后来慢慢的敬开心扉,可以正常的说话聊天,感觉己经是进展挺快的了。
接着女方也说了自己找对象的基本要求。她说首先对方要能接受自己的信仰和兴趣爱好。她向朱由坦诚自己是个有信仰的佛教徒,女方可以接受对方自己可以没有信仰,但是男方不可以干涉女方的信仰。
女方的兴趣爱好很多,主要坚持的兴趣有书法,还喜欢古琴,还说她也喜欢音乐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散步看风景。
朱由觉得女方这两个基本要求太简单了,他觉得自己闭着眼睛都可以做到。他听到女方说自己的兴趣爱好时,还是挺惊讶又欣赏的。
他觉得女方这些兴趣爱好都是很难得的优点呀,有这样兴趣爱好的女人可不多见呀,这样高雅的兴趣爱好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也是很好的榜样呀,一想到孩子的问题,朱由的心里就美滋滋的。
就是在听到女方说自己的信仰时,他心里有着不少的顾虑,担心有信仰的人有些习惯会不是很正常。平时喜欢做的事情有可能自己是不屑于一顾的。
因为他自己对佛教并不了解,在他看来信佛的人就是搞封建迷信,信奉那些怪力乱神的看不见的东西,在他看来世界上连鬼都是没有的,说有鬼的人都是吓人的。
朱由担心佛教徒会不会不相信科学的,毕竟他们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里,国家政策也是提出要破除封建迷信的思想,凡事要相信科学道理。
世界上有没有鬼暂且不说,但是一个正常的人如果神神叨叨的搞封建迷信,只知道烧香拜佛,什么事情都不做的话,那公这个社会谈何进步,谈何发展?
还有他最担心的佛教徒会不会都不吃肉只喜欢吃素食,这样的话跟他的生活习惯又会不会产生冲突呢?习惯不一样生活矛盾会不会也多呢?